“以前河道旁堆积了各种垃圾,还有散养的鸡鸭,还经常看到小孩在河边玩耍,有很大安全隐患;现在整治了河道,加了安全防护栏,环境更好了,安全也有了保障,我们很高兴哩!”日前,福建省柘荣县双城镇纪委在溪坪社区开展“点题整治”成果专项督查时,周边群众纷纷称赞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做得好,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2021年以来,宁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立足实际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室组”联动机制,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
“你们的培训收费未明码标价,收费标准应当予以公示。”
“你们的‘名师墙’涉嫌虚假宣传……”
不久前,宁德市市场监管局对中心城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检查,及时纠正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教育医疗与人民群众利益尤为密切,宁德市纪委监委将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列为“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之一,抓好督促落实。同时创新派驻机构监督工作模式,建立“室组”联动工作机制,统筹融合监督力量,提高办理质效。
“点题整治”以来,宁德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充分发挥“探头”作用,督促该局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抓好专项整治工作。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强化证照管理,把好市场准入关,对证照不齐全的培训机构分类整治。经排查,共发现证照不齐全44户,引导办证办照28户,责令停业整顿16户。目前,全市共有证照齐全的学科类培训机构128户。
“我们会同市教育局制订了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整治,随后印发工作通知,进一步细化专项整治工作的内容及职责。”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校外培训机构815户次,立案31起,其中立案查处违法广告案件13件,虚假宣传案件2件,价格违法案件13件,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1件,无照经营2件。
“省、市纪委的‘点题整治’项目事关民生领域,紧扣民生改善和发展,我们将进一步督促驻在部门把专项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宁德市纪委监委派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说。
一线调研监督,推动富农惠民政策落地
“感谢你们,纳入低保系统后,我们现在每个月能领到1400多元的低保金。”日前,屏南县纪委干部对困难群众开展回访时,家住古峰镇城北社区的宋大姐感激地说道。
2021年5月,屏南县纪委监委制定“点题整治”工作方案,确定困难群众“漏保”“漏救”问题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民生事无小事,为确保整治成效,该县纪委监委综合运用一线监督、蹲点调研等方式,走访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重残重病易致贫户,并督促县民政局制定工作方案,梳理摸排底数清单,开展全覆盖访查。
摸排过程中,宋大姐向访查组人员反映因其丈夫生病,花光了家里积蓄,不仅家里没了顶梁柱,三个孩子念书还需要开销等,日常生活成了难题。
得知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对该户进行信息核对、审核上报,在政策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完相关手续并将其纳入低保。
“除了低保金,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得到一些补助,空闲时间,我再出去打点零工,一家的基本生活就有保证了。”说到现状,宋大姐脸上洋溢出笑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关键在于第一时间掌握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帮助群众化解。
“这些地锁私自装在公共场所,严重影响大家通行,拆得好!”日前,宁德市柘荣县纪委监委“点题整治”专项督查组在仙屿公园华宁超市附近地锁拆除现场进行实地督导时,现场群众拍手叫好。
占用公共资源私设停车位问题,是2021年4月柘荣县纪委监委公开征集“点题整治”选题时,群众点的题。
“我们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征集选题的同时,还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四访’活动,与群众面对面,收集民生热点,汇总选题建议,确保选题有针对,整治有成效。”柘荣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农村“三资”整治,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3800元?这张发票的办公家具采购金额超出规定……”去年7月,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检查中,宁德市寿宁县纪委监委发现部分村级采购办公家具发票金额超出规定标准。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关系着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该县纪委监委将村级“三资”管理提级监督与民生领域“点题整治”工作相结合,对各乡镇村级采购办公用品设备和办公家具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在寿宁县托溪乡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要求乡、村两级开展自查自纠,核清问题,及时清退超标采购金额。
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制度漏洞,该县纪委及时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完善办公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推动建立健全村集体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
“机制砂项目部办公楼租金收益4万元,国投分红1.5万元……”在宁德市周宁县玛坑乡长峰村村务公开栏旁,村民们正认真查看2020年村集体经济合同收入公示。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村集体利益的关键。去年5月,周宁县纪委监委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作为“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的重头戏,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专项督查组深入乡镇,针对合同期限过长、条款不完善、程序不合法等10类“问题合同”清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着力堵塞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的缺陷漏洞,依法规范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合同。
“围绕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精准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才能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宁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点题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群众留言反映的诉求和问题线索51件,办结47件,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2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0人,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宁德市纪委监委)